安徽大学07-08学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详解

需积分: 9 11 下载量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06 1 收藏 58KB DOC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安徽大学2007-2008学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试卷,包含选择题和填空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以下为各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选择题第1题考查了进位产生函数的理解,超前进位加法电路的进位产生是基于低位的进位和当前操作数,选项D的[pic]进位产生函数符合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2. 第2题考察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其状态会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3. 第3题涉及编码知识,FFH通常表示无符号数的十六进制形式,真值127在无符号数中即为11111111,这对应于原码表示。 4. 第4题涉及存储器的译码问题,双译码方式下,译码输出线的数量取决于存储单元的数量的一次方,1K个存储单元需要64条输出线。 5. 第5题对比了主存和外存的特性,外存的主要优势在于容量大、成本低,但访问速度远低于主存。 6. 第6题讨论了EPROM的性质,EPROM可以多次改写,但不能作为随机读写存储器使用,因为它不能连续读取数据。 7. 第7题说明了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指令字长、扩展寻址空间和提高编程灵活性。 8. 第8题分析了组相联映射在Cache中的优点,相比于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的目录表更短,实现成本更低。 9. 第9题关注微程序控制器中的指令和微指令关系,每条机器指令由一组预先编好的微指令序列来执行,而不是单一微指令。 10. 第10题解释了计算机存储器分级设计的原因,是为了平衡存储容量、速度和成本之间的权衡。 填空题部分包括: 1. Booth算法的细节,对于补码两位乘法,若乘数为n位数据(偶数),部分积计算次数为n/2+1,末尾补“0”时,最后一次右移1位;若增加1位符号位,计算次数不变,最后一次右移0位。 2. 浮点减法涉及的操作包括对齐阶、尾数相减、规格化处理、舍入和溢出判断。 3. 微指令的结构由控制字段和地址字段构成,分别用于指定操作和确定操作数据在微程序中的位置。 通过这份试卷,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包括运算电路、编码方法、存储器设计、指令系统和微程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