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图像式识读器:从基础到应用解析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4.06MB PPT 举报
"早期图像式识读器-ID基础入门知识" 早期图像式识读器,作为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早期的图像式识读器存在一些局限,例如速度较慢,帧率不足以满足高速生产线上连续扫描的需求,以及景深(DOF)较小,限制了其对不同距离条码的识别能力。DM500系列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提升了识读速度和景深范围,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读码效率和准确性。 条码基础知识涵盖了条码的构成和类型。一维码如EAN码、UPC码、39码、交叉25码、128码和Codabar码等,它们是通过条和空的不同排列规则来表示信息。而二维码,如DataMatrix、QR-Code、PDF417等,则以二维矩阵的形式存储大量数据,具有更高的数据容量和抗损损能力。 激光识读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激光光源和光学系统,通过扫描条码产生的反射光信号来读取信息。一维线性条码的解码主要依赖于条和空的宽度和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对于二维矩阵码,如DataMatrix,解码则涉及到定位图案、静音区和数据区域的分析。 直接元件标示(DPM)是一种在产品组件上直接标记条码的技术,包括电化蚀刻、打点阵和复刻、喷墨和激光等方法。选择DPM方法时,需要考虑元件的预期寿命、材料成分、环境影响、标记面积、表面质地、编码数据量等因素。DPM码的放置应遵循最佳实践,确保在清晰无遮挡的位置,并保持足够的静音区,对于弯曲表面的标记,尺寸也有特定要求。 解码过程中,识读器会进行泛泛寻找码、精细化提取位置、根据灰度级提取信号并最终解码。读码状态有三种:正确解码(Read)、未读取(No-Read)和错误解码(Misread)。未读取可能由于时间不足或定位不准确,而错误解码可能导致数据错误,比未读取更严重。Cognex解码原则强调宁可不解也不错解,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优化解码性能,需要进行训练,包括限制寻找区域、精确定位码以及根据解码算法进行训练,以提升读码器的识别能力和适应性。此外,码密度(Mils)和像素每模块(PPM)的概念对于理解识读器的工作原理和设置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到设备能否成功读取不同大小和分辨率的条码。 图像式识读器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和掌握其工作原理、条码类型、解码策略以及DPM技术,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和数据管理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