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51单片机学习资料:延时与输出控制解析

需积分: 10 19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1.95MB PDF 举报
"武汉理工大学创新实验室51单片机学习资料,包括51单片机的延时程序设计和输出控制等内容。" 这篇资料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51单片机进行简单的闪烁灯实验,该实验常见于单片机的入门教学。51单片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控制器,因其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编程而被众多高校和初学者选择。 实验的目标是在P1.0端口通过控制发光二极管L1实现0.2秒的周期性闪烁。在电路原理图中,发光二极管连接到P1.0端口,通过改变该端口的电平状态来控制二极管的亮灭。单片机的延时程序设计是实验的关键部分,因为单片机的指令执行速度非常快,所以需要特定的延时子程序来实现所需的时间间隔。 资料中提到的延时程序基于计数循环,利用了12MHz的石英晶体振荡器。每个机器周期等于晶体振荡周期的12倍,即1微秒。通过设定循环次数,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延时。例如,当R6装载值为20,R7装载值为248时,总延时约为10ms。根据实验要求,需延时200ms,因此设置R5的值为20,这样经过10ms×R5的循环,就能达到目标延时。 输出控制方面,通过SETB和CLR指令改变P1.0端口的状态。当SETB P1.0执行时,P1.0输出高电平,二极管不亮;执行CLR P1.0,P1.0输出低电平,二极管亮起。这两个指令是51单片机中用于控制端口输出的基本指令。 程序流程图进一步展示了整个程序的执行步骤,包括初始化、延时循环以及控制输出的逻辑。通过这样的流程,单片机能够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交替改变P1.0的电平状态,从而实现二极管的闪烁。 这些内容对于学习51单片机的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涵盖了基本的硬件连接、程序设计和流程控制等核心概念。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单片机如何与外部设备交互,并掌握延时程序设计的基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