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C语言精确延时方法与实例解析

需积分: 16 20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0 收藏 40KB PDF 举报
"51 单片机C语言精准延时例子" 在51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中,实现精准延时是一个常见的需求,这通常涉及到底层硬件定时器的操作或者循环计数的方法。本资源提供了两个使用for循环实现精准延时的C语言子程序示例,适用于晶振频率为12MHz的51单片机,每个机器周期为1us。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500ms的延时子程序: ```c void delay500ms(void) { unsigned char i, j, k; for(i=15; i>0; i--) { for(j=202; j>0; j--) { for(k=81; k>0; k--); } } } ``` 这个子程序包含三层嵌套的for循环。每层循环的计数器分别被赋值为R5、R6和R7寄存器。通过DJNZ(减一并跳转)指令来实现循环,每个DJNZ指令会消耗2us的时间。同时,每次循环的赋值操作也会额外消耗一定的时间。 - 第一层循环:R5循环15次,每次循环内执行202次DJNZ,总共消耗162us(R5*2us)。 - 第二层循环:R6循环202次,考虑到R5的赋值操作,每轮循环额外增加3us,总耗时33330us。 - 第三层循环:R7循环15次,每轮循环包括R6的赋值操作,总耗时499995us。 此外,还有子程序调用和返回的时间,以及R7的赋值时间,总计5us。因此,总延时时间为500000us,即500ms。 接下来是第二个200ms的延时子程序: ```c void delay200ms(void) { unsigned char i, j, k; for(i=5; i>0; i--) { for(j=132; j>0; j--) { for(k=150; k>0; k--); } } } ``` 同样,这个子程序也包含三层循环,但循环次数不同,导致延时时间不同。计算方法与500ms延时子程序类似,只是数值有所改变,可以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具体的延时时间。 总结来说,这两个子程序通过精心设计的循环次数实现了不同长度的延时,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硬件定时器或者需要独立于硬件定时器的延时场景。然而,这种方法的精度受限于CPU执行速度和编译器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延时的精度,可以考虑使用定时器中断或RTOS中的延时函数,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系统变化和提高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