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C语言精确延时方法与实例解析
需积分: 16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9
收藏 40KB PDF 举报
"51 单片机C语言精准延时例子"
在51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中,实现精准延时是一个常见的需求,这通常涉及到底层硬件定时器的操作或者循环计数的方法。本资源提供了两个使用for循环实现精准延时的C语言子程序示例,适用于晶振频率为12MHz的51单片机,每个机器周期为1us。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500ms的延时子程序:
```c
void delay500ms(void) {
unsigned char i, j, k;
for(i=15; i>0; i--) {
for(j=202; j>0; j--) {
for(k=81; k>0; k--);
}
}
}
```
这个子程序包含三层嵌套的for循环。每层循环的计数器分别被赋值为R5、R6和R7寄存器。通过DJNZ(减一并跳转)指令来实现循环,每个DJNZ指令会消耗2us的时间。同时,每次循环的赋值操作也会额外消耗一定的时间。
- 第一层循环:R5循环15次,每次循环内执行202次DJNZ,总共消耗162us(R5*2us)。
- 第二层循环:R6循环202次,考虑到R5的赋值操作,每轮循环额外增加3us,总耗时33330us。
- 第三层循环:R7循环15次,每轮循环包括R6的赋值操作,总耗时499995us。
此外,还有子程序调用和返回的时间,以及R7的赋值时间,总计5us。因此,总延时时间为500000us,即500ms。
接下来是第二个200ms的延时子程序:
```c
void delay200ms(void) {
unsigned char i, j, k;
for(i=5; i>0; i--) {
for(j=132; j>0; j--) {
for(k=150; k>0; k--);
}
}
}
```
同样,这个子程序也包含三层循环,但循环次数不同,导致延时时间不同。计算方法与500ms延时子程序类似,只是数值有所改变,可以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来确定具体的延时时间。
总结来说,这两个子程序通过精心设计的循环次数实现了不同长度的延时,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硬件定时器或者需要独立于硬件定时器的延时场景。然而,这种方法的精度受限于CPU执行速度和编译器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延时的精度,可以考虑使用定时器中断或RTOS中的延时函数,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系统变化和提高实时性。
916 浏览量
554 浏览量
2657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hy200320080000
- 粉丝: 15

最新资源
- C++实现的Excel与音频文件高效操作工具
- 掌握eq、get、find函数的实现技巧
- JSP个人博客案例分享与教程
- C++程序设计第二版教程与习题源码解析
- note-taker:Express.js 主力文件解析与应用
- DAEMON虚拟光驱软件介绍与应用
- 三维人脸识别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研究
- Android触摸控制实现代码示例解析
- SSH框架系统源码与数据库设计开发完整指南
- 探索.NET ORM框架:实战教程与VS2010示例
- EditPlus v4.1.868 双语版简体汉化介绍
- 邱关源电子教案:考研电路复习资料详解
- PHP学习资源:精选源码供初学者参考
- 轻松实现Activity/Fragment/VGroup多种状态显示的PageStateLayout
- Unix网络编程卷1源码解析与学习
- 飞鱼在线编辑器后台管理功能与文件架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