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存储资源池:数据保护服务级别与选型设计

需积分: 44 5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1.71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数据中心存储资源池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保护和服务级别设计。文章首先区分了两种主要的数据类型: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强调了它们在数据输入/输出(I/O)特性、性能需求以及存储系统的优化上的差异。 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需要高IOPS性能以支持频繁的小数据量事务处理,通常使用高性能的存储解决方案,如使用FC-SAN或SAS盘的块存储。另一方面,非结构化数据,如多媒体文件,由于其I/O次数少但数据块较大,需要大I/O带宽和存储扩展能力,适合NAS或分布式存储,如Hadoop HDFS/HBase。 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存储资源池的选型设计,提到了主流的几种存储方式,包括FC-SAN(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IP-SAN(互联网协议存储区域网络)、NAS(网络附加存储)以及分布式存储。这些选择要考虑成本、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以及它们在云资源池、大数据平台和Server San等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 存储资源池服务分级设计是文章的重点,通过服务目录的创建,定义了不同的服务级别以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需求。存储服务级别设计考虑了业界最佳实践、存储厂商知识和实际业务需求的访谈。数据保护服务级别尤为重要,根据RPO(恢复点目标,衡量数据丢失的最大允许程度)和RTO(恢复时间目标,衡量数据恢复到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等关键性能指标,将数据保护服务划分为多个等级,级别1代表最高级别,要求零数据丢失和零停机,能够在故障后立即恢复业务。 文章还提到,数据中心的存储资源池应遵循稳定可靠、易扩展和自动化管理的原则,以提供数据共享、容灾备份等功能,同时,通过存储自动化平台实现资源的智能化供应和运维管理,向服务即服务(Storage as a Service, SaaS)模式转变。 最后,业务应用场景的分析指导了存储选择的策略,不同类型的应用对存储性能、带宽和空间需求有所不同,例如,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可能需要高速存储,而文件共享或办公文档则对I/O性能要求较低。通过这样的分析,数据中心能够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