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领域学习: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28KB DOC 举报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笔记复习资料包过自考考前押题.doc” 本文档主要涵盖了认知领域学习的相关知识点,包括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技能分类、智慧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定义、以及知识学习的过程。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差异: - 输入输出: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输入和输出内容一致;程序性知识则是动态的,输入与输出不同。 - 储存方式: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形式存储;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形式存储。 - 激活与提取:陈述性知识提取较慢,需要有意识的搜索;程序性知识激活迅速,可相互激活。 - 学习与遗忘:陈述性知识学习快遗忘也快;程序性知识学习慢但遗忘同样慢。 - 测量方法:陈述性知识可通过直接陈述来测量;程序性知识需通过观察行为间接测量。 2. 技能类型: - 智慧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遵循规则或操作程序完成智力任务的能力。 -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形成的,按照特定操作程序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3. 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及应用。 4. 命题和符号学习: - 命题是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 - 符号学习涉及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及其代表的内容。 5. 概念学习: - 概念包含名称、定义、属性和实例,是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事物或性质的集合。 - 概念名称学习是概念学习的基础。 6.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 下位学习:新知识被纳入到已有的、更高级的概念或类别中,形成类属关系。 - 上位学习:新知识整合到现有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或类别。 - 并列结合学习: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形成并列关系,没有上下位之分,而是相互补充。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认知领域的学习至关重要,有助于考生在自考中对相关题目进行深入理解和解答。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论述题、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