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优化布局在沉管隧道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54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探讨了在沉管隧道健康监测试验中传感器位置的优选方法。作者们基于单节沉管隧道缩比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试验数据,使用ANSYS软件进行平面应变分析和模态分析,初步确定传感器布置点。随后,他们运用遗传算法对这些点进行优化排序,得出最终的传感器布置方案。该方法与EFI法的优化结果相吻合,对大型结构的传感器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在沉管隧道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的合理布置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质量和结构安全性的评估。这篇2008年的论文聚焦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有限元分析和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首先,研究人员利用商业软件ANSYS,对单节沉管隧道缩比模型进行了地震荷载下的平面应变分析,这是一种计算结构在二维平面上应力和应变分布的方法,用于模拟实际地震对结构的影响。接着,他们进行了整体模态分析,旨在识别结构的动力特性,如自然频率和振型。 模态分析的结果为传感器的初步布置提供了依据,但为了进一步优化,论文引入了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技术,能有效地搜索解决方案空间,找到接近全局最优的解。通过这种算法,研究人员能够对初选的传感器位置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佳的传感器布局方案。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减少传感器的数量,提高监测效率,还能确保获取到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关键信息。 论文指出,这种方法与有效独立算法(EFI)的优化结果一致,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EFI法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布局优化方法,通过对结构动态特性的考虑来减少传感器数量。遗传算法在其他结构类型如桥梁和海洋平台的传感器优化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但在沉管隧道领域的应用尚属首次。 上海外环隧道的单节模型试验为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因为缩比模型便于分析且包含的信息量适中,适合进行传感器优选研究。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期望能为大型实际沉管隧道的健康监测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以提升监测效率和准确性,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