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映像与数据独立性:数据库技术的核心提升

需积分: 21 0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293KB PPT 举报
在"二级映象与数据独立性-软件数据基础"这一章节中,主要讨论了数据库系统中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演进。数据库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的文件系统阶段,那时的数据管理主要侧重于处理大规模、需要长期保存且可供多个应用程序共享的数据密集型应用。文件系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但存在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和数据独立性低的问题。 随着需求的发展,60年代末起进入了数据库系统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数据具有整体性和结构化,不再是单一应用的专属,而是面向整个组织,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从而降低了冗余、减少了不一致性,使得系统扩展性增强。这一阶段的重要里程碑包括通用电气公司的Integrated Data Store (IDS)和IBM的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MS),前者基于网状数据模型,后者基于层次数据模型。 1970年,Edgar Frank Codd提出关系数据模型,强调以关系或表格形式描述数据,这是数据库技术的重大革新。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关系数据库时代的到来,随后的System R和INGRES等系统的研发进一步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和理论完善。 Codd的工作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数据库设计,也对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数据独立性在此时变得尤为重要,二级映象(也称逻辑结构到物理结构的映射)是实现数据独立性的手段之一,它在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负责将用户看到的抽象数据模式(如概念模式和外模式)映射到实际的物理存储结构,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总结来说,二级映象与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它们通过提供不同抽象层次的数据视图,实现了对数据的高效管理和维护,使得用户无需关心底层的存储细节,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库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