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述:从人工管理到关系模型

需积分: 50 1 下载量 1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43KB PPT 举报
"关系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模型,具有描述一致性、利用公共属性连接、结构简单直观、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语言表达简洁等特性。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通过综合方法组织,减少数据冗余,支持多用户共享,并具备数据独立性、安全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库技术历经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到数据库系统阶段的演变,关系数据模型由E.F.Codd在1970年提出,成为现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在数据库领域,关系模型是核心概念之一,它以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每个表格称为一个关系,其中的行代表记录,列代表属性。描述一致性意味着所有数据都按照相同的规则和结构进行组织,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利用公共属性连接是指在不同表之间通过共享字段(键)进行连接,便于数据操作。结构简单直观使得用户和开发者能更轻松地理解数据布局和关系。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提供了数据操作的理论框架。语言表达简练指的是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它是用于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简洁且功能强大。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数据管理的进步。早期的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没有专门的管理软件,数据冗余严重。文件系统阶段引入了文件来存储数据,虽然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但仍然存在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数据库系统阶段,特别是关系数据库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提供了数据的高独立性,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了冗余,增强了安全性,并引入并发控制以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它描述了数据的静态和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包括数据结构和数据之间的联系,如实体、属性、键和关系。动态特征则是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数据模型的种类多样,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其中关系模型因其简洁性和实用性而广泛使用。 1968年的IBM IMS是基于层次模型的早期数据库管理系统,随后的DBTG报告提出了网状模型。而E.F.Codd的关系数据模型则为今天的主流数据库系统,如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系统都支持SQL,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与数据库交互,执行复杂的查询和事务处理,从而满足各种业务需求。 关系模型的特性使得它在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则揭示了数据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