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详解与数据传输

需积分: 50 27 下载量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2.08MB PDF 举报
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是一份针对电能表与主站之间通信的标准化规范,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电表与远方监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该规约详细规定了电能表与主站之间的三种基本通信操作:读数据、读后续数据以及异常情况处理。 1. 读数据部分是规约的核心内容,分为三种不同的帧格式: - 帧格式1(m=0):用于请求读取电能表的基本数据,如电量等,控制码C=11H,数据域长度L=4+数据长度,地址域包含电表地址。 - 帧格式2(m=1):针对块数的负荷记录读取,控制码C=11H,数据域长度包括负荷记录块数。 - 帧格式3(m=6):更复杂的需求,读取特定时间、块数的负荷记录,数据域包含了时间和块数信息。 2. 从站响应分为正常应答和异常应答。正常情况下,从站收到请求后,使用控制码C=91H或B1H来回应,其中C=91H表示没有后续数据,而C=B1H则表示后续数据存在。数据域长度根据实际数据量而定。如果数据不存在,从站会按照预先定义的格式返回数据标识。 3. 读后续数据涉及到请求和应答帧,主站通过控制码C=12H请求获取更多数据,数据域长度固定为5个字节。从站的正常应答分为无后续数据和有后续数据两种,通过控制码C=92H或B2H区分,并在数据域中附带帧序号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异常应答是当从站遇到问题时的反馈机制,控制码C=D1H,数据域长度仅1个字节,包含错误信息字,详细错误信息存放在附件C中。 DL/T 645-2007电能表通信规约确保了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传输和管理,是智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电表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力运营方进行设备交互和数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并遵循这一规约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