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后向散射激光雷达监测PM2.5浓度研究
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1
收藏 2.18MB PDF 举报
"该研究基于CCD后向散射激光信号来测量PM 2.5颗粒物浓度,利用米散射理论和激光传播方程建立了浓度与后向散射光强的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实时监测方法。通过532纳米波长激光器和CCD接收器的实验装置获取大气颗粒物后向散射图像,分析了光强分布,并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SHARP PM 2.5监测仪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了五个高拟合度的关系式。这种方法对于理解和绘制PM 2.5污染物分布和运动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使用光学技术进行大气污染监测,特别是针对PM 2.5颗粒物的测量。PM 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微粒能悬浮在空气中很长时间,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研究者依据米散射理论,这是一种描述光在不规则颗粒中散射的物理现象,以及激光传播方程,建立了PM 2.5颗粒物浓度与接收到的后向散射光强之间的数学模型。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采用532纳米波长的激光器作为光源,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接收器,构成一个后向散射激光雷达系统。CCD是一种广泛用于光学成像和光强度检测的半导体设备,能捕捉到激光在大气中的散射信息。通过对实时获取的大气颗粒物后向散射图像进行处理,可以提取灰度值矩阵并分析光强分布,这有助于理解颗粒物的分布情况。
为了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研究团队将实验结果与市场上的专业监测设备——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SHARP PM 2.5监测仪的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拟合出的五个关系式,表明两者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拟合度均超过0.95,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项研究的成果对于开发低成本、易操作的PM 2.5实时监测系统具有重大意义。这样的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实时的污染数据,还有助于构建PM 2.5污染物的分布和运动模型,进一步绘制污染地图,对于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的预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此外,这一技术的普及也有望推动大气光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184 浏览量
2025-02-17 上传
2025-02-17 上传
PID、ADRC和MPC轨迹跟踪控制器在Matlab 2018与Carsim 8中的Simulink仿真研究,PID、ADRC与MPC轨迹跟踪控制器在Matlab 2018与Carsim 8中的仿真研
2025-02-17 上传
2025-02-17 上传
2025-02-17 上传
2025-02-17 上传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default.jpg!1)
weixin_38745233
- 粉丝: 10
最新资源
- Windows CMD命令大全:实用操作与工具
- 北京大学ACM训练:算法与数据结构实战
- 提升需求分析技巧:理解冲突与深度沟通实例
- Java聊天室源代码示例与用户登录实现
- Linux一句话技巧大全:陈绪精选问答集锦
-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流程详解
- Java编程精华500提示
- JSP数据库编程实战指南:Oracle应用详解
- PCI SPC 2.3:最新规范修订历史与技术细节
- EXT中文教程:入门到进阶指南
- Ext2核心API中文详细解析
- Linux操作系统:入门与常用命令详解
- 中移动条码凭证业务:开启移动支付新时代
- DirectX 9.0 游戏开发基础教程:3D编程入门
- 网格计算新纪元:大规模虚拟组织的基础设施
- iReport实战指南:从入门到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