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层对比方法深度剖析: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445KB PDF 举报
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煤层对比方法的综合研究,由作者王义海和朱炎铭共同撰写,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该研究聚焦于当前在国内煤层对比研究中的主流技术,包括标志层法、测井曲线分析、岩相旋回识别、煤层间距测量、煤质煤岩参数评估以及数学地质方法的应用。 标志层作为基础对比工具,通过识别和追踪地层中具有特征性的岩性或地层组合,有助于确定煤层的位置和连续性。然而,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标志层的稳定性和普适性,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可能会影响标志层的有效性。 测井曲线,特别是电性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提供了关于煤层物理属性的宝贵信息,如电阻率、声波速度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区分煤层与其他地层,但需要专业技能来解释和处理复杂的数据,以确保对比结果的精度。 岩相旋回在煤层对比中是重要的序列划分依据,通过分析地层岩性变化的周期性,可以推测煤层的沉积环境和年代。然而,岩相旋回的解释受地层不完整性、地壳运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误差。 煤层间距和煤质煤岩参数,如煤的厚度、颜色、硬度等,对于理解煤层的分布和演化至关重要。这些参数的测量和分析需要精确的采样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数学地质方法,如地层解析、最小二乘法等,能够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建模,提供更精确的煤层空间和时间关系。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地质模型假设,其准确性和适用性取决于数据质量和模型选择。 针对鹤岗煤田益新煤矿的实际案例,研究者探讨了影响煤层对比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数据的完备性、技术手段的局限性等。为了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性,提出了加强标准化操作、提高数据质量、优化方法选择、以及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对策。 最后,文章对未来煤层对比方法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数据融合、新技术(如遥感和大数据)在提升煤层对比精度中的潜力,以及地质模型的精细化和动态化。本文为我国煤层对比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概述和深入的思考,对于推进煤炭行业的地质勘查和开采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