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体破裂前兆:微波辐射实验与应用

需积分: 3 0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394KB PDF 举报
"受载煤体变形破裂微波辐射前兆规律的实验研究" 该研究由王恩元、王云刚等人进行,他们对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和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的微波辐射效应和其在煤体变形破裂过程中的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当煤体受到压力并最终破裂时,会产生特定频率的微波辐射信号,具体为6.6GHz和10.6GHz。这些微波辐射信号的前兆规律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对于6.6GHz的辐射,存在三种前兆类型,而10.6GHz的辐射则表现为两种前兆类型。 在分析煤体破坏过程中微波辐射产生的机制时,研究人员指出它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首先,随着煤体变形,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电磁场的扰动,从而产生微波辐射。其次,煤体破裂时的能量释放也是微波辐射的一个来源,这通常伴随着快速的应力变化和能量转换。最后,由于破裂过程中的局部加热,煤体内的热辐射也会增加,进一步贡献于微波信号的产生。 煤岩动力灾害,如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塌陷,是煤矿开采中的严重安全问题,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这类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都在加剧。当前预测这些灾害的方法主要包括指标预测法(如钻屑量、钻屑倍率法等)和动态(连续)预测法(如声发射法、微震法、电磁辐射法)。尽管这些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它们存在操作繁琐、成本高、预测时间长等缺点。 微波辐射技术为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监测受载煤体的微波辐射信号,可以实时了解煤体的稳定性,并预警潜在的动力灾害。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无需像传统钻孔法那样占用大量的作业时间和空间,可以更高效地进行监测,有利于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已经证明,声发射、微震和电磁辐射是煤岩体破坏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邓明德、崔承禹和耿等人的工作为此领域奠定了基础,而王恩元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微波辐射作为煤岩动力灾害预测指标的理解,为未来的预测技术和设备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扩展了我们对煤岩动力灾害前兆的认识,也为矿井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