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西山寺沟8号煤层黄铁矿研究:结核状与薄膜状对比

0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571KB PDF 举报
"太原西山寺沟8号高硫煤层煤中黄铁矿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太原西山寺沟8号高硫煤层中的黄铁矿特性,由郑仲、曾凡桂和赵文艳三位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将煤层中的黄铁矿根据其在煤层中的空间分布状态分为两类:煤层间结核状黄铁矿(JH)和充填裂隙中薄膜状黄铁矿(BMZ)。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多种实验技术,对这两种类型的黄铁矿进行了介观-宏观-微观的综合分析。 研究表明,JH的结晶过程较为缓慢,其黄铁矿晶型相对单一,且数量差异较大,更容易受到氧化作用的影响。相比之下,BMZ的特性则相反,它可能具有更快的结晶速率,并且在煤层裂隙中形成薄膜状结构,这可能与其在煤体内的形成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有关。此外,副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高岭石。 煤炭燃烧是硫排放的主要来源,尤其在中国,高硫煤的广泛使用加剧了大气污染问题。黄铁矿作为煤中硫的主要载体,其粒度细小,往往与其他矿物质连生,增加了脱硫的难度。黄铁矿的存在与煤田地质特征有密切联系,通常在与海相沉积相关的煤层中含量较高。研究煤中黄铁矿的特性有助于理解其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煤炭的环保利用。 作者指出,尽管关于煤中黄铁矿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针对宏观赋存黄铁矿的专门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XRD、SEM-ES和FTIR的联合实验方法,为理解寺沟8号煤层高硫煤中黄铁矿的组成、成因及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对煤炭地质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样品的选取主要来自野外采集,尤其是高硫含量的8号煤层。通过手工剥离技术,研究人员得以获取JH和BMZ的纯化样本,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室分析。这些样品经过研磨处理,达到特定的粒度要求,以满足实验设备的操作条件。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项目编号为40772097和4057209。这项工作不仅丰富了对黄铁矿在煤中存在状态的认识,也为未来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