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历史、组成与性能指标

需积分: 9 17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5 收藏 1.21MB PDF 举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章概述.pdf" 本文档是关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概述,由杨扬副教授提供,并引用了多本相关教材作为参考。内容涵盖微机的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数的编码与字符表示方法以及评估微机性能的关键指标。 在微机发展的六个阶段中,文档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的代表性微处理器及其特点。第一代微处理器包括Intel 4004和8008,它们是4位设计,速度慢且运算能力有限。第二代微处理器如Intel 8080和Z80,其运算速度显著提升,具备中断和DMA功能,支持简单的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第三代微处理器如8086/8088,引入了16位架构,进一步提高了速度,并引入了虚拟存储和存储保护概念。第四代以Intel 80386和80486为代表,首次实现32位处理,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并采用了RISC技术和时钟倍频技术。第五代的Intel Pentium引入分支预测和指令固化,增强了处理器效率。第六代及以后的微处理器,例如Pentium Pro,继续优化性能和功能。 微机主要由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组成。在微机中,数的编码方式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而字符表示则通常采用ASCII或Unicode编码。评估微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包括时钟频率、字长、运算速度、内存容量、I/O吞吐量和能效比等。 接口技术是微机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负责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间的通信。接口通常包含输入/输出接口、总线接口和控制接口等,它们处理数据传输、信号转换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理解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系统集成的核心内容,对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学习者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开发针对微机系统的软硬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