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实验:构建图4-14网络拓扑并配置静态与RIPv2路由

需积分: 5 1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938KB PDF 举报
在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8版的p130页,图4-14展示了网络路由实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讨论了关于网络地址的划分和路由配置。通常,人们认为一个网络应由网络号、广播号和两个端口号组成,因此会期望最小的前缀长度是/30。然而,谢希仁教授解释了/31代表无编号网络,适用于点对点的链接,例如在某些特殊场景下,这种短前缀可以用于节省地址空间或实现特定功能。 实验内容涉及使用HCL模拟平台进行静态路由和RIPv2路由配置。参与者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 **HCL仿真平台使用**: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在HCL5.8环境中通过硬件拖放的方式搭建网络拓扑,这包括路由器和PC的布局。 2. **IP地址和网关配置**:学会如何为PC设置IP地址和网关,以及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配置,如将R1的G0/0、G0/1、G0/2接口分别设置为1.1.1.4/29、1.1.1.26/31和1.1.1.24/31。 3.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理解**:实验涉及到VLSM技术,即理解不同长度的子网掩码如何区分不同的网络和主机位,这有助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IP地址空间。 4. **路由配置**:在R1上配置静态路由,表明学生需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和设置方法,同时在R2和R3上配置RIPv2路由,这是动态路由协议的应用实例,学生需要了解RIPv2的传播机制和更新规则。 5. **路由查看和分析**:通过ping测试和抓包分析,学生要学会检查路由表并理解RIPv2路由分组是如何形成的,这对理解和优化网络流量至关重要。 6. **路由分发技能**:最后,学生要掌握静态路由、直达路由(可能指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分发的技巧,包括何时选择哪种路由策略。 整个实验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升网络路由配置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号自定义的IP地址设置,增加了个性化和实际应用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