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编程:TCP服务器模板与四层模型详解

需积分: 1 0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368KB PPT 举报
本文档是一份关于Linux网络编程的TCP服务器模板,它展示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下创建一个TCP服务器的基本结构。首先,通过`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如果失败,会捕获错误并退出程序。然后,使用`bind()`和`listen()`函数将套接字绑定到特定地址并设置监听状态。 在服务器的核心部分,`accept()`函数被用来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当有新的连接时,会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connect_sock`来处理该连接,通过`read()`和`process request`部分处理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处理完毕后,关闭连接套接字,以释放系统资源。最后,服务器关闭主套接字`sockfd`,结束服务。 在整个过程中,文档提到了网络编程的基础概念,如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OSI模型从应用层到物理层逐级抽象,虽然复杂但为许多协议设计提供指导。相比之下,TCP/IP模型简化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更加实用。其中,数据链路层处理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网络层负责IP数据报的封装和路由,传输层则包含TCP和UDP两种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服务,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适合大量数据传输或需要响应的应用场景,如Web服务器。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无连接的,不保证数据顺序和完整性,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数据量小且不需要确认的场景,如视频会议和在线游戏。 文档中还提到的其他协议,如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用于获取网络中的主机地址,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新型网络协议,以及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等,它们都在TCP/IP协议族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共同构建起复杂的网络通信环境。对于网络编程者来说,理解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