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2008年冷流暴雪:数值模拟与物理机制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535KB PDF 举报
"一次山东半岛强冷流暴雪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2010年)"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2008年12月4日至6日期间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强冷流暴雪事件。研究人员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借助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型对该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模式输出资料,他们深入分析了这次冷流暴雪的特点以及其形成的物理机制。 研究发现,这次暴雪是在西北气流的影响下发生的,同时伴随着较大的海气温差。海气温差被认为是冷流暴雪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暴雪主要出现在垂直上升运动强烈的区域,这里的相当位温(潜在温度)较高,表明热力条件有利于水汽凝结成雪。水汽输送主要来自西北至东南方向,而水汽的辐合层较薄且集中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域内,这进一步促进了降雪的形成。 降雪分布具有显著的南北差异,即南部地区降雪较少,而北部地区较多。850 hPa湿Q矢量散度场的分析显示,其辐合区的存在、位置及强度与暴雪的发生、落区及强度有密切关联。湿Q矢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度,暴雪通常发生在次级环流上升分支的附近,这表明上升气流对于暴雪的形成至关重要。 论文的关键词包括“暴雪”、“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分类号为P458.2,文献标识码为A,文章编号为1674-7097(2010)03-0257-09。通过这些分析,研究为理解和预报类似冷流暴雪天气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准确性,对气象预报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