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存储管理:原理与关键技术详解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250KB PPT 举报
虚拟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一项关键的技术,它在处理存储资源方面提供了扩展性和效率。其基本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储管理方式特点: - 一次性:传统的存储管理方式假设作业一次性全部装入内存,一旦进入内存,除非系统崩溃,否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在内存中执行。 - 驻留性:作业一旦装入内存,即保持在内存直到运行结束,这在早期计算机中尤其明显,由于内存容量有限,必须确保作业始终在内存中。 2. 局部性原理:这是虚拟存储器设计的理论基础,它指出程序的访问模式倾向于重复,即经常访问的数据可能会再次被访问。因此,虚拟存储器利用这种特性,通过将常用数据保留在高速缓存或主内存,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交换。 3.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虚拟存储器是一种具有请求调入(也称“缺页”或“交换”)和置换功能的存储系统,它可以逻辑上扩大内存容量,使得程序能够像拥有连续且无限大的内存空间一样运行,即使实际物理内存远小于程序的占用需求。 4. 关键技术: - 覆盖和交换:是虚拟存储器的核心技术。覆盖是指同一内存区域被多个不同的程序或进程共享,而交换则是当物理内存不足时,将不再活跃的页面(如最近未使用的部分)移动到外存,腾出空间给需要的进程。 5. 操作系统中的虚拟存储管理: -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从单道批处理系统发展到多道批处理系统,引入了并发执行,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 分时系统:引入交互性,让用户感觉像是独占计算机资源,解决了批处理系统的交互能力不足问题。 - 实时系统:强调快速响应外部事件,适合对时间敏感的应用,与分时系统在处理实时任务上有显著区别。 6. 操作系统结构: - 第一代:无结构操作系统,整体设计较为简单。 - 第二代:模块化结构,功能被划分为独立的模块,便于维护和升级。 - 第三代:层次结构,功能按层次组织,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 微内核结构:现代操作系统采用微内核设计,将核心功能精简为最小的内核,其余功能作为可加载的模块。 7. 进程管理: -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实例,具有独立的执行环境和数据集,进程的引入和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虚拟存储管理,操作系统能够在有限的物理内存中有效地支持大型和动态运行的程序,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同时,这也涉及到了内存分配策略、页表管理、缓存机制等多个底层技术细节。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深入学习和实践操作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