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监督学习:k-均值聚类详解及应用

需积分: 42 20 下载量 15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1022KB PPT 举报
k-均值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在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中广泛应用。该算法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化阶段:选择k个初始质心,这些质心可以是随机选取的样本点。常见的选择方法是随机选择或使用聚类中心法。 2. 分配阶段: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数据点,计算其与每个质心的距离,将其分配到离它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这里使用的是欧式距离或余弦相似度等距离度量。 3. 更新阶段:基于当前簇内所有点的平均值更新质心。如果某个数据点的簇分配发生改变,即该点与新的质心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原质心的距离,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直到不再有数据点的簇分配发生变化,或者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4. 判断标准:在实践中,通常选择误差平方和(SSE,sum of squared errors)作为停止准则,即簇内的数据点与质心的总距离平方之和最小。这是因为最小化SSE有助于找到数据的自然划分,使得各个簇内部的相似性尽可能高。 5. 问题深入:这种算法背后的原理可以看作是局部最优而非全局最优,因为它依赖于初始质心的选择。有时可能需要多次尝试不同的初始质心来找到最佳结果。此外,还可以通过概率论的极大似然估计和优化方法,如梯度下降,来寻找最优的簇分配。 k-均值聚类算法与极大似然估计和梯度下降有关,因为它试图找到数据分布的一个简化的概率模型,然后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确定最优参数。而梯度下降则是用于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值方法,用于在损失函数曲面中找到局部最小值。 最小二乘法常用于线性回归,但在这里它可能不是直接的应用,尽管聚类可以通过最小化数据点到簇中心的平方误差来实现某种形式的“最小二乘”效果。 期望最大化(EM)算法则是一个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尤其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等复杂的概率模型中,它通过交替最大化观察数据的似然函数和隐藏变量的后验概率来估计模型参数。虽然k-均值聚类没有直接使用EM算法,但它在某些高级聚类算法中可能会涉及潜在类别的发现,类似于EM的思想。 k-均值聚类是机器学习中无监督学习的一部分,它利用简单而直观的方法处理数据,适用于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群分析。理解其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初始化策略以及评估其性能是机器学习从业者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