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电子设计竞赛:交替超车技术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15 收藏 823KB DOC 举报
"这篇文档是关于2011年电子设计竞赛的一篇论文,主题聚焦在智能车的设计和竞赛规则上。参赛者主要是大学生,竞赛旨在推动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提供方案参考和历届竞赛的经验分享。" 这篇论文详细阐述了电子设计竞赛中的一个具体项目——智能小车(C题)。比赛的任务是设计两辆能够实现交替超车领跑功能的小车,即甲车和乙车。车辆需要在特定赛道上,按照规定的起始位置和动作顺序,完成多圈行驶并实现交替领先。赛道由特定的标志线定义,包括起点、终点、转弯和超车区域。 在基本要求部分,论文提到了以下几点: 1. 甲乙两车需分别从起点出发,沿着赛道正常行驶一圈。 2. 两车同时启动,乙车在超车区域内超越甲车,首先到达终点。 3.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以上动作。 发挥部分则增加了难度,要求参赛队伍: 1. 第二圈时,甲车要能够在超车区超越乙车,实现交替领跑。 2. 第三圈和第四圈,两车需要继续保持交替领跑。 3. 最后,甲车的起始位置可以调整,仍需完成四圈交替领跑,且时间尽可能短。 评分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 系统方案设计:对整体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 理论分析:涉及信号检测、控制策略等的计算和分析。 - 通信方法:两车之间如何协调和通信。 - 电路与程序设计: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创新和实现。 - 测试方法与结果:测试方案的合理性,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和分析。 此外,赛车场地的规格、车辆尺寸、供电方式以及超车规则也在说明中给出。例如,赛车场地由特定尺寸的木板组成,车辆尺寸不超过40cm,必须使用电池供电,超车只能在指定的超车区域内进行。 这篇论文详细介绍了电子设计竞赛中智能车项目的具体要求、评估标准以及可能的技术挑战,对于参与者来说,它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思路和评价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参赛队伍不仅需要关注技术实现,还需要考虑方案的效率和创新性,以获得更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