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推辨识算法的计算效率分析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10 12 下载量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504KB PDF 举报
"系统辨识arma" 本文主要探讨了系统辨识中的递推算法,特别是针对AR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参数辨识。系统辨识是通过收集数据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这对于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至关重要。在本文中,作者丁锋详细分析了不同辨识算法的计算效率,这是评估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首先,文章指出计算效率通常以乘法和加法运算次数(即flop数)来衡量,这反映了算法运行速度和资源需求。作者讨论了向量和矩阵运算的基本flop数,并进一步研究了线性回归系统、多元线性回归系统以及多变量系统的参数辨识算法,如随机梯度辨识、最小二乘辨识和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的计算量。这些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理解其计算效率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特定任务的算法。 接着,文章提到了几种特殊的模型,如FIR(有限 impulse response)模型、方程误差模型、CAR(差分自回归)模型、CARMA(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CARAR(差分自回归自相关)模型、输出误差模型(OEMA)、OEAR(输出误差自回归)模型等。这些模型在系统辨识中各有用途,适应不同类型的动态系统。 文章还涉及了递推辨识、迭代辨识、多新息辨识、递阶辨识和耦合辨识等识别策略,这些都是系统辨识领域中常见的技术。递推辨识和迭代辨识允许在新数据到来时逐步更新模型,而多新息辨识则利用多个独立信息源提高辨识精度。递阶辨识和耦合辨识则适用于更复杂的系统结构,能够处理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 最后,文章讨论了辨识算法的收敛性能和参数估计性质。参数估计的收敛性是辨识算法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而计算效率的估算可以帮助优化算法设计,使其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降低计算资源的需求。 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系统辨识中的递推算法及其计算效率,为理解和改进系统辨识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于从事系统辨识、过程建模和自适应控制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来说,这些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