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内存与CPU连接:存储器扩展技术解析

需积分: 50 6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5.86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机的内存及其与CPU的连接,重点在于理解存储器的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如何进行存储容量扩展。内容涵盖了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的特性,以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的类型,还涉及到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译码和存储器接口的设计。" 在计算机系统中,内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与CPU的连接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内存通常分为三级结构:高速缓存(Cache)、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高速缓存是最快的存储层级,用于弥补CPU与主存之间的速度差异,通常由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构成。主存储器,即内存,主要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其速度较快且具有一定的容量。辅助存储器,如硬盘,虽然速度较慢但容量大,用于长期存储不常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的分类依据多种标准。按作用可分为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储介质可分为磁表面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和光介质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则包括随机读/写存储器(如SRAM和DRAM)、只读存储器(如PROM、EPROM、EEPROM和掩膜ROM)。 半导体存储器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其中SRAM和DRAM是最常见的类型。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具有快速存取的特点,但需要持续供电以保持数据。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则需要定期刷新来防止数据丢失,尽管速度相对较慢,但因其成本效益高而广泛应用于主存。 存储器芯片通常包含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地址线用于指定要访问的存储单元位置,数据线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控制线则控制存取操作。例如,地址线A0到A10表示芯片有211个存储单元,数据线D0到D7表示每个芯片可以存储8位数据。地址译码和驱动电路负责将系统总线的地址信号转换为对特定存储单元的选中,数据输入/输出控制电路则管理数据的传输过程。 存储器接口设计是连接CPU和内存的关键,它处理地址、数据和控制信号的转换,确保正确和高效的数据交换。地址锁存器用于暂存CPU提供的地址信号,地址译码器则根据地址信号选择并激活相应的存储单元,而控制信号如读写使能(WE)和输出使能(OE)则控制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理解内存与CPU的连接涉及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接口设计,这些知识对于优化系统性能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提高整体的计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