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4级通信工程《微机原理》试卷回顾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5 收藏 161KB DOC 举报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微机原理》课程考试试卷主要针对2004级通信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和控制工程系的学生。试卷分为三个部分:微机原理基本概念、51单片机部分和8086与PC部分。 1. 微机原理基本概念部分: - 微型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核心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以及I/O接口电路,它们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形成以总线为基础的体系结构。 - 汇编编程中,后缀“B”和“H”分别代表二进制和十六进制数,无后缀通常表示十进制。 - 堆栈是一种按"陷入后出"(Last In First Out, LIFO)原则工作的特殊存储区域。 2. 51单片机部分: - 汇编语言中的前缀“#”表示立即寻址方式。 - 工作寄存器R0~R7的位置在片内RAM中由PSW中的RS1和RS0位来决定。 - 指令“ADDA,#10H”执行后,如果(A)=7FH,由于加法不进位,PSW中的进位标志C保持为0。 - 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长度取决于振荡频率,6MHz时为2us。 - 片内低128字节RAM中,可位寻址的区域是20H到2FH。 - 定时/计数器T0有4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2支持自动重装载。 - I/O口中,P0和P2常用于地址总线,而P0用于数据总线。 - T1的设置初值会影响串行通信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 3. 8086与PC部分: - 8086 CPU内部硬件结构被划分为执行单元(EU)和接口单元(BIU),它们负责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 - 在8086中,逻辑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组成,通过这两个地址计算出20位的物理地址。 此外,试卷还包含选择题部分,涉及CPU与外设的数据传输方式(查询传送方式)、USB端口的引脚数量等知识点。该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对微机原理、51单片机和早期PC架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旨在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