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详解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6 收藏 16KB TXT 举报
"计算机网络资料整理"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共享资源和数据通信的系统。这个系统由硬件(如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等)和软件(如网络协议、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两大部分组成。主要用途包括资源共享,远程用户通信以及网上事务处理。 1.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协议。例如,TCP/IP协议族就是广泛使用的通信协议,它确保了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经过多个节点,因此需要进行分包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和带宽限制。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的物理布局称为拓扑结构,它可以是总线型、环形、星形、网状等。不同的拓扑结构影响着网络的可靠性、扩展性和成本。例如,星型拓扑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故障可能导致全网瘫痪。 3. 带宽和数据速率:带宽是衡量网络传输能力的指标,通常以比特每秒(bps)表示。它定义了网络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带宽越高,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4. 时延计算: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播时延(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距离导致的时间延迟)、处理时延(计算机处理数据包所需时间)、队列时延(等待在网络设备中被处理的数据包的排队时间)和往返时延(发送数据包到接收确认的时间)。这些时延共同决定了数据传输的总时延。 5.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是描述网络通信的七层抽象模型,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如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应用层则处理用户直接交互。 6. 串行接口标准:如RS-232C是一种早期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它使用DB-25或DB-9连接器,并规定了电压水平来表示逻辑0和逻辑1。 7. 波特率与比特率:波特率描述信号变化的频率,而比特率是实际传输数据的速率。两者在通信中区分了信号传输的速度和信息传输的速度。 8. ADSL技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是一种宽带接入技术,其上行和下行带宽不对称,通常下行带宽远大于上行,适用于下载多于上传的应用场景。 9. 路由与子网掩码:路由是网络中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选择,而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帮助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10.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PPP)是建立在两个直接相连的设备之间的链路层协议,它包括三个阶段:链路建立、身份验证和网络控制协议协商。 11.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是早期局域网(如以太网)中用于解决媒体访问冲突的方法。当多个设备同时尝试发送数据时,采用此协议避免数据碰撞。 12. 以太网帧大小:以太网帧的最大和最小尺寸有明确规定,最小512字节(不包括前导同步码和帧间距),最大1518字节(不包括前导同步码和FCS)。 13. 协议转换:网络中的不同设备可能运行不同的通信协议,协议转换是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的关键。 14. 模拟与数字转换:在网络通信中,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需要进行转换,以便在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 以上内容详细解释了计算机网络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涵盖了从数据传输到网络架构,再到通信协议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