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淋溶效应:重金属对矿区地下水的环境影响

0 下载量 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287KB PDF 举报
"该研究通过淋溶试验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河南巩义市某煤矿区煤矸石及其周边浅层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重点关注了煤矸石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污染。研究发现,煤矸石中的Cr和Pb元素含量较高,且随着暴露时间增长,淋溶出的重金属元素总量增加,但不同元素的溶出趋势各异。塌陷区的地下水样本中,除了Cr和Sr外,其他元素含量普遍高于非塌陷区,尤其塌陷区地下水中的Cr和Cu,以及非塌陷区的Cr元素含量偏高,这可能与煤矸石堆积有关。" 这篇研究详细探讨了矿区煤矸石对周围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关注了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和释放。煤矸石,作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含有大量重金属,如铬(Cr)和铅(Pb),这些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具有潜在的毒性。研究采用淋溶试验模拟了煤矸石在自然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揭示了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随时间逐渐释放进入地下水的过程。 淋溶实验是一种评估固态物质中可溶性成分在水体中释放情况的方法,它有助于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结果显示,煤矸石堆放在地表的时间越长,淋溶出的重金属总量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元素的溶出速率相同,这表明不同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和环境亲和力存在差异。 此外,研究对比了塌陷区和非塌陷区的地下水样本,发现在塌陷区,除了铬和锶(Sr)之外,其他元素(如铜(Cu)和铅(Pb))的浓度显著高于非塌陷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塌陷事件改变了地下水流动路径,使得与煤矸石接触的地下水更多,导致了重金属的富集。高浓度的Cr、Cu和Pb可能对地下水的水质构成威胁,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此项研究对于了解煤矸石堆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煤矿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究更有效的煤矸石处理和重金属稳定化技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同时,这也提示了在煤矿开采规划和管理中应重视矿产废弃物的合理处置,以防止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