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与PIC单片机异步串口通信实现与编程详解

1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收藏 79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PC机与PIC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实现,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微机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数据传输方式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串行通讯技术以其简单易用、数据传输稳定以及适合远距离传输的特点,在工业监控、数据采集和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异步串行通讯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异步通讯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按照帧结构进行传输,每个字符包含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起始位用于指示字符的开始,数据位携带实际信息,奇偶校验用于错误检测,而停止位则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硬件电路方面,通常采用RS232接口连接PC机和PIC单片机,由于两种逻辑电平不匹配,需通过MCl488或MCl489芯片进行电平转换,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在编程实现上,文章提到了在Windows环境下的三种方法:使用MSComm控件,它提供了简化串行通讯的API;CserialPort类,适用于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串口的情况;以及利用WinAPI函数进行操作,这涉及将串口视为文件进行文件操作。在具体操作中,作者以VC++6.0为例,通过定义全局变量如串口句柄和辅助线程函数,进行串口的初始化和配置。 编程步骤包括: 1. 定义全局变量,如串口句柄和辅助线程的全局函数,为后续操作做准备。 2. 打开串口,并设置相关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数、校验位等,以适应特定的通信协议。 3. 编写串口读写函数,使用WinAPI函数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这些函数通常涉及到读取(ReadFile)和写入(WriteFile)系统调用。 4. 在程序中处理异常情况,如错误检测和处理,确保通讯的可靠性。 5. 在多线程或事件驱动模型中,可能还需要创建辅助线程来监测串口状态,确保实时性和响应性。 本文深入剖析了PC机与PIC单片机串行通讯的硬件实现、软件编程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实用且全面的指导框架。通过掌握这些技术,工程师们能够更有效地集成外部设备,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