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交换技术详解与优缺点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5 收藏 102KB DOC 举报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中的三种主要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技术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以下是这三种交换技术的详细分析: 1-2 分组交换的特点: 分组交换是一种高效的数据通信方式,它结合了电路交换的实时性和报文交换的灵活性。其基本原理是将大的数据流分割成较小的单元,即分组,每个分组都带有目标地址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这些分组可以在网络中的交换节点存储并转发,利用动态复用技术在共享的物理线路上传输多个分组,从而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这种方式降低了空闲时间,减少了传输时延,并允许不同速率和规程的终端间通信,提高了网络的交互性。 1-3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比较: 电路交换适用于需要稳定带宽和低时延的通信,如电话系统。一旦建立连接,通信双方就独占这条线路,直到通信结束。其优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但缺点是线路利用率低,接续时间长,不适合突发性或短时通信。 报文交换则更适合数据量较小、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报文在交换机中存储,等待合适的时机发送,这样可以有效利用中继电路,支持不同速率的终端通信。然而,由于整个报文的存储转发,导致时延较大,不适合实时应用。 分组交换结合了前两者的优势,既提高了线路利用率,又降低了传输时延,适合交互式通信和数据传输。每个分组独立路由,使得网络能够适应变化,增强了容错能力。但是,相比于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可能引入额外的处理时延和存储开销。 1-17 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在计算传输延迟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长度和信号传播速度。假设数据长度为L比特,传播速度为v(米/秒),传输距离为D(千米)。发送时延Ts = L / (带宽B,单位为比特/秒),传播时延Tp = D / (v * 1000,因为传播速度通常以米/秒给出,而距离以千米给出)。在这个例子中,传播速度为2.3 × 10^8 米/秒,传输距离为1000千米,数据长度未知。具体的发送时延需要知道数据的比特数。 总结来说,选择合适的交换技术取决于通信需求,如实时性、数据量、稳定性等。在现代互联网中,分组交换是主导技术,广泛应用于TCP/IP协议栈中,为用户提供高效、灵活的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