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3算法实现与分析

需积分: 14 3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525KB PPT 举报
"这篇资源主要介绍了ID3算法的原理及其在C程序中的实现,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样本数据表展示了算法的应用。ID3算法是一种用于决策树构建的数据挖掘方法,旨在通过计算信息增益来选择最优属性,从而逐步降低分类不确定性。" ID3算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的决策树学习算法,由Ross Quinlan于1986年提出。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属性)来划分数据集,以创建一个能够准确预测结果的决策树模型。在给定的样本数据表中,包含了穿衣指数、温度、湿度、风力和天气舒适度等属性,以及相应的分类结果。 首先,ID3算法的核心是信息熵和信息增益。信息熵是用来衡量数据集中类别的纯度,也就是不确定性。公式(1)和(2)分别定义了总体数据集X的信息熵H(X)和第i类数据的信息熵Hi。信息熵越低,数据集的纯度越高。 接着,算法需要找到一个最优属性A,使得数据集在该属性上的条件熵最小。条件熵H(X|A)表示在已知属性A的情况下数据集的不确定性。公式(3)和(4)给出了条件熵的计算方式。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属性的信息增益I(X;A),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分裂节点,公式(6)定义了信息增益的计算方法。信息增益越大,意味着属性A能提供更多的分类信息。 然而,ID3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偏向于选择具有更多取值的属性,这可能导致决策树过于复杂,容易过拟合。此外,ID3不处理连续属性,只能处理离散属性,且对于缺失值的处理也不够灵活。 在C程序实现ID3算法时,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初始化决策树为空节点。 2. 计算当前数据集的信息熵。 3. 遍历所有属性,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 4. 选择信息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分裂节点,将数据集按照该属性的取值划分为子集。 5. 对每个子集递归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子集类别单一或者没有属性可选。 6. 构建决策树模型并返回。 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构建出一棵反映样本数据内在规律的决策树。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克服ID3的不足,后续出现了C4.5和CART等更先进的决策树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