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GPS与北斗导航系统详解》期末复习关键点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39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16 收藏 311KB PDF 举报
《武汉大学《GPS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是一份关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原理和实际应用的复习材料。该文档深入探讨了GPS系统的构成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1.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 空间星座:由24颗工作卫星(含3颗备用)组成,分布在6个倾斜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每轨道4颗。它们负责接收地面监控站的指令,处理部分数据,提供精确的时间基准,并向用户发送定位信息。卫星还需根据指令调整轨道和姿态,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 地面监控:包括5个地面站,分为监测站、主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监测站负责连续观测卫星状态,主控站则负责数据处理和管理,包括卫星轨道计算、时间基准同步以及卫星姿态调整。信息注入站负责接收和发送控制指令至卫星。 - 用户设备: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和终端设备组成,接收卫星信号,实时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并通过软件进一步精确定位。 2. 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与GPS相比,存在显著区别: - 覆盖范围:北斗一号作为区域系统,主要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是全球范围的系统。 - 卫星数量和轨道:北斗一号只有3颗卫星处于地球同步轨道,而GPS的卫星更多,分布更为复杂。 - 定位原理:北斗一号采用用户请求-地面响应模式,而GPS通过用户接收机直接接收4颗卫星信号进行三维坐标解算。北斗一号需要转发功能,这使得它在技术上与GPS有所差异,且定位精度依赖于转发设备。 3. GPS在定位技术上的优势包括: - 高精度:GPS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测绘等多个领域。 - 实时性:由于卫星信号直接到达用户,定位过程快速准确。 - 全球覆盖:不受地理限制,只要有信号覆盖,即可获取定位服务。 《GPS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涵盖了GPS系统的架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中的竞争优势,对于理解全球定位技术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