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实验:查表计算与奇偶校验程序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8 收藏 64KB DOC 举报
"51单片机实验程序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使用查表方式计算三位数立方和以及实现奇偶校验的数据筛选。" 在第一个实验程序中,目标是计算一个三位数(x1, x2, x3)各自立方的和。程序使用了查表法来简化计算过程。首先定义了一个名为`a`的二维数组,它存储了0到9的整数的立方值。`#include<reg51.h>`包含了51单片机的寄存器定义头文件,使得可以使用单片机的相关寄存器。在`main`函数内,定义了变量`x1`, `x2`, `x3`分别代表三位数的每一位,它们被赋值为2, 4, 9。接着,通过数组`a`的索引获取立方值并相加,结果存储在变量`y`中。由于可能的立方和可能超过`char`类型的范围,因此使用了`int`类型来存储`y`。最后,程序进入一个无限循环,表示单片机将持续运行这段代码,以便在Keilvision软件中进行实时观察和调试。在软件的仿真界面,可以通过"Watch"窗口查看变量`y`的16进制值,并转换为10进制以了解计算结果。 第二个实验涉及奇偶校验,目的是将具有偶数个1的8位二进制数据存入内存的特定区域。首先,将10个8位二进制数据存储在名为`a`的数组中。定义了一个字符变量`i`作为循环计数器,以及一个字符指针`q`,它初始化为0x50地址,即RAM50H开始的位置。通过`for`循环遍历数组`a`,将每个元素值加载到累加器ACC中。利用PSW寄存器的奇偶标志位`P`进行校验:如果ACC中的1的个数为偶数,即`P==0`,则将当前数据存入RAM,并通过`q++`更新指针位置,指向下一个存储位置。这个程序会将满足偶校验条件的数据存入从0x50地址开始的RAM区域。 总结来说,这两个实验程序展示了51单片机中如何利用查表法进行数学运算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奇偶校验和存储操作。查表法简化了计算过程,而奇偶校验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通过这两个实例,学习者可以进一步理解51单片机的编程逻辑、寄存器操作以及数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