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详解:节点时延与计算机网络原理

需积分: 0 2 下载量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1.15MB PPT 举报
"节点时延-计算机网络讲义" 这篇讲义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时延问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陈鸣教授讲解。讲义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因特网的定义及其服务、网络结构的观察以及互联网设计原则。 首先,节点时延是计算机网络中衡量数据传输效率的重要指标,包括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节点处理延迟(nodal processing delay)、队列延迟(queueing delay)和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四部分。传播延迟是指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依赖于信号速度和传输距离。节点处理延迟指的是数据包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中被处理的时间,包括解析头部信息、查找路由表等操作。队列延迟发生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中,由于多个数据包竞争出口,可能会造成排队等待。最后,传输延迟是指将数据包中的比特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所需的时间,与数据包大小和传输速率有关。 接着,讲义提到了因特网的构成,是由数以百万计的互联设备组成,这些设备通过各种通信链路如光纤、铜缆、无线电和卫星互相连接。路由器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负责分组的转发。因特网运行了一系列协议,如TCP/IP、HTTP、FTP、PPP等,这些协议规定了数据如何在网络中安全、高效地传输。因特网的标准制定通过RFC(Request for Comments)进行,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负责。 从服务的角度看,因特网提供了通信基础设施,支持分布式应用,如Web、电子邮件、游戏、电子商务和文件共享。网络服务可以分为不可靠无连接和可靠的面向连接两种类型。网络结构分为边缘和核心两部分,边缘是应用和主机所在的地方,核心则由路由器构成,形成网络的网络。接入网络和物理媒体,如通信链路,构成了网络的基础。端系统,即主机,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可以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或对等模式进行通信。 在设计原则方面,讲义强调了端到端原则,认为即使最好的网络也可能出现故障,因此高层次的可靠性和验证应该由端系统自身来实现。网络层的IP协议设计为无状态,而虚电路则是有状态的,这种设计旨在保持网络的简洁,将智能分布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上,而非在网络核心。 这篇讲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时延问题,并围绕因特网的构成、服务、结构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全面讲解,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