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威胁:主动与被动攻击详解

需积分: 1 0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2.89MB PPT 举报
本文档是关于网络技术和安全的PPT,涵盖了常见的安全攻击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机制和目标。安全攻击主要包括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其中被动攻击如消息内容泄漏和流量分析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而主动攻击如伪装、篡改、重放和拒绝服务则对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构成威胁。安全机制是防止这些攻击和恢复系统的重要手段,包括特定的安全机制(如加密、数字签名等)和普遍的安全机制(如可信功能机制、事件检测机制等)。信息安全的目标通常关注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需要在这些目标之间寻找平衡。 详细说明: 1. 安全攻击: - **消息内容的泄漏**:未经授权的实体获取并泄露通信内容,损害信息的保密性。 - **流量分析**:通过对通信模式的观察,分析出敏感信息,威胁到通信双方的身份和行为隐私。 - **篡改**:改变合法用户间通信的消息内容或顺序,影响信息的完整性。 - **伪装**:攻击者假装成其他实体,欺骗系统或用户,可能导致权限滥用。 - **重放攻击**:利用之前捕获的信息再次发送,以欺诈或非法获利。 - **拒绝服务攻击(DoS)**:阻止合法用户访问信息或资源,影响服务的可用性。 2. 安全机制: - **特定安全机制**:如加密(保护信息)、数字签名(验证消息来源和完整性)、访问控制(限制访问权限)、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未被修改)、认证交换(确认身份)、流量填充(混淆真实通信)、路由控制(保护网络路径)和公证(第三方证明)。 - **普遍安全机制**:如可信功能机制(确保系统组件安全)、安全标签机制(标识信息敏感级别)、事件检测机制(识别异常行为)、审计跟踪机制(记录活动历史)和安全恢复机制(应对攻击后的恢复)。 3. 安全目标: -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保证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个体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泄露。 - **完整性**(Integrity):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修改。 - **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证合法用户能随时访问和使用信息和服务,不受恶意攻击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三大目标,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例如,虽然严格限制访问可以提高保密性,但可能牺牲了可用性,因此需要权衡和适当的策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