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NN的指纹识别新方法:融合傅里叶变换与神经网络

需积分: 13 1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375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创新的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pled Neural Networks, PCNN)的指纹识别方法。PCNN是一种模仿猫视觉系统的简化神经网络模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神经元间的脉冲传递来处理信息。在PCNN的点火时刻序列图中,每个神经元的激活不仅反映了局部图像的灰度分布,还包含了相邻像素间的几何关系,这些特征正是纹理图像的重要标志。 作者刘正君、赵峙江和程亮针对这一特性,提出了利用PCNN的点火脉冲信号进行模式识别的新策略。他们将这些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这是一种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的数学工具,能够提取出数据中的周期性和频率成分。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频域分析,可以更有效地提取指纹图像的特征,增强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比于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如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等,基于PCNN和DFT的方法可能具有更高的抗噪声能力和对局部细节的敏感性,这对于指纹这样的复杂纹理信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者们通过部分指纹图像的仿真实验来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指纹识别任务上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这项研究将生物启发的神经网络模型与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指纹识别技术,对于提高计算机视觉和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技术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它展示了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应用中,如何巧妙地利用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PCNN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12-26 上传
智慧工地,作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模式,以“智慧工地云平台”为核心,整合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关键要素,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协同共享,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标准化、精益化的工程管理方案,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这一解决方案依托云网一体化产品及物联网资源,通过集成公司业务优势,面向政府监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自主研发并整合加载了多种工地行业应用。这些应用不仅全面连接了施工现场的人员、机械、车辆和物料,实现了数据的智能采集、定位、监测、控制、分析及管理,还打造了物联网终端、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全方位的安全能力,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可靠、可用、可控和保密。 在整体解决方案中,智慧工地提供了政府监管级、建筑企业级和施工现场级三类解决方案。政府监管级解决方案以一体化监管平台为核心,通过GIS地图展示辖区内工程项目、人员、设备信息,实现了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和参建各方行为的实时监控和事前预防。建筑企业级解决方案则通过综合管理平台,提供项目管理、进度管控、劳务实名制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益化。施工现场级解决方案则以可视化平台为基础,集成多个业务应用子系统,借助物联网应用终端,实现了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测自动化和决策可视化。这些解决方案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降低了安全风险,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工地的应用系统还围绕着工地“人、机、材、环”四个重要因素,提供了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些系统通过配置同步用户的组织结构、智能权限,结合各类子系统应用,实现了信息的有效触达、问题的及时跟进和工地的有序管理。此外,智慧工地还结合了虚拟现实(VR)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先进技术,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培训和管理工具。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还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总的来说,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正在逐步改变建筑施工行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引领着建筑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2024-12-26 上传
2024-12-2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