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河道桥墩局部冲刷深度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327KB PDF 举报
"潮汐河段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试验研究 (2012年)" 本文是一篇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研究重点在于潮汐河段桥墩的局部冲刷深度。随着公路建设和桥梁工程延伸至潮汐河道及近海地区,这类问题在桥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试验中采用了动床模型,模拟了典型的潮汐水流条件,并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模型沙进行实验,通过拍照和测量记录了冲刷坑的形态和深度变化,以深入理解潮汐水流对桥墩冲刷的影响。 研究发现,潮汐水流条件下的冲刷深度与恒定流条件下的深度存在差异,冲刷深度的折减系数在0.75到0.92之间。作者建议采用涨落急最大流速作为计算冲刷深度的标准,而非传统的恒定流流速。此外,实验结果显示,当泥沙粒径小于0.15mm时,现有的计算公式所得结果与实际试验数据存在偏差,提出了对现有计算公式的修正需求。 桥墩局部冲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水流状态、墩形、床沙组成和河床形态等多重因素影响。根据水流情况,冲刷可分为空中水流冲刷(清水冲刷)和动床水流冲刷,以及单向流冲刷、潮汐往复流冲刷和混合水流冲刷等不同类型。现有的《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主要适用于内陆径流式河道,而对于潮汐河道和近海环境下的桥墩冲刷问题,需要更具体和精确的计算方法。 论文指出,桥墩周围的最大冲刷深度直接影响着墩台基础的安全性,对于防止桥梁因水毁而导致的事故至关重要。1958年以来,中国在河流桥墩局部冲刷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针对潮汐环境的研究仍需深化。随着公路网的扩展和技术的进步,跨海大桥的增多要求我们对潮汐河段桥墩的局部冲刷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预测模型。 这篇论文为解决潮汐河道桥梁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对于提升桥梁安全性,特别是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的桥梁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未来的研究工作可能需要进一步细化模型,考虑更多影响因素,以优化计算公式,提高预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