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优化Dijkstra算法:邻接表实现与效率提升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50 183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04 3 收藏 2KB TXT 举报
堆优化的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寻找图中两点间最短路径的经典算法,结合了邻接表数据结构和优先队列(堆)的特性,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在这个特定实现中,我们看到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数据结构**: - 使用邻接链表表示图:邻接链表是一种常见的图存储方式,每个节点包含指向其相邻节点的指针,这有助于快速访问和插入/删除边,节省空间。 - 堆(Heap):这里采用最小堆,堆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具有父节点的值小于或等于子节点的值(对于最小堆)。在Dijkstra算法中,堆用于存储待处理的顶点,通过频繁地删除最小值(当前最短距离的顶点)来驱动算法的进行。 2. **算法流程**: - **初始化**:首先,定义一个`Dist`结构体来存储每个顶点的距离(`d`)和位置(`pos`),并将所有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INF`),表示未找到路径。同时,定义一个`Heap`结构体来存储堆中的元素,以及一个全局变量`ths`表示堆的大小。 - **插入边**:函数`insert`用于向邻接链表中添加边,并在堆中相应地更新顶点的距离。 - **堆操作**: - `sink` 函数用于调整堆中元素的位置,确保最小值始终在堆的顶部。 - `delete_min` 删除并返回堆中最小的元素(即当前最短距离的顶点)。 - `swim` 函数用于将新插入或更新距离的顶点上浮到正确的位置,保持堆的性质。 3. **算法核心**: - `heap_dijk` 是主函数,它执行整个堆优化的Dijkstra算法。首先将所有顶点标记为未访问(`visit[]`数组),然后从源节点(`s`)开始,通过迭代过程不断更新每个顶点的最短距离。每次从堆中取出距离最小的顶点,更新与其相邻的顶点的距离,并可能调整堆结构。 4. **控制循环**: - 使用for循环处理每个顶点`i`,如果`visit[i]`为0(表示未访问),则执行Dijkstra的常规步骤:标记为已访问,检查所有相邻顶点,通过边的权重计算新的距离,并根据需要更新堆中的元素。 5. **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 Dijkstr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通常为O((E+V)logV),其中E是边的数量,V是顶点的数量。使用堆可以显著减少搜索次序的时间,但邻接表减少了空间需求,使得整体更高效。 这个堆优化的Dijkstra算法利用邻接链表和堆的数据结构实现了求解图中最短路径的问题,其重点在于维护堆的最小性,以高效地找到和更新最短路径。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大型图中也能得到良好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