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角度突变体 tac2 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380KB PDF 举报
"水稻分蘖角度突变体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水稻分蘖角度的一个重要突变体——tac2,该突变体是在自育恢复系缙恢10的基础上通过甲基黄酸乙脂的化学诱变得到的。分蘖角度在水稻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影响着水稻的株型、群体结构以及单位面积的产量。tac2突变体在苗期表现出正常表型,但在分蘖期,其株型松散,分蘖角度明显增大,同时株高显著降低。有趣的是,虽然外源赤霉素处理可以恢复突变体的株高,但对分蘖角度的影响不大。 遗传分析结果显示,tac2突变性状由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这意味着只需一个突变基因副本就能表现出这一特征,且这种效应显著。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分子标记技术将该基因定位在第9染色体上,具体位于SSR标记RM3320和RM20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约为19.2cM和16.7cM。这一定位对于未来克隆该基因并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 关于分蘖角度的遗传特性,学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部分研究认为分蘖角度是质量性状,而另一部分则认为它是数量性状。已知的与分蘖角度相关的突变体包括La、La2、La(t)、er、D20、Spk(t)等,它们多表现为质量性状。而数量性状QTL定位则涉及多个位点,如Ta、qTA-9a、qTA-9b、qTA9-2、qTA-9等,其中第9染色体上的位点尤为突出。已经克隆的分蘖角度相关基因,如LAZY和TAC1,为研究提供了基础,但还需要更多深入的工作来揭示其遗传机制。 此外,文章还提到,水稻分蘖角度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双子叶植物的分枝角度形成有共通之处。例如,拟南芥的grv2和SGR5突变体显示了因重力感知和传导途径基因突变导致的侧向分枝地性变化,这为理解水稻分蘖角度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影响水稻分蘖角度的新突变体tac2,还通过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tac2突变基因的深入探究,有望找到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新策略,从而促进水稻株型改良和产量提升。这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也具有实际的育种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