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坐标与数据处理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0 收藏 1.55MB PDF 举报
"GPS测量原理.pdf"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全球定位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导航、定位和定时。系统由一系列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组成,通常包括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平面内有4颗卫星,轨道高度约为20,200公里,轨道倾角为55度,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钟。系统使用的载波频率为1575.42MHz(L1)和1227.60MHz(L2)。 GPS系统的特点包括全球覆盖、全天候工作、连续服务以及实时性。它利用空间距离后方交汇的原理,通过测量地面上的接收机到多个卫星的距离,来计算接收机的位置。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 在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章节中,介绍了两种重要的概念。坐标系统包括地心地固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地心天球坐标系等,它们定义了地球上点的位置。时间系统则涉及到世界协调时间(UTC)、原子时(TAI)和GPS时(GPST),这些时间标准在GPS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确保卫星和接收机的时间同步。 卫星运动及星历部分讲述了卫星的无摄运动和受摄运动,无摄运动是指不受地球引力场之外其他天体引力影响的运动,而受摄运动则考虑了太阳、月球等天体对卫星轨道的影响。星历是记录卫星精确位置和时间的数据,用于解算接收机的位置。 GPS卫星的导航电文包含卫星的精确时钟信息、轨道参数、健康状态等,这些信息被编码在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中。卫星信号分为L1和L2两个频段,包含了载波、伪随机噪声码(PRN)和导航电文。 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基于多普勒效应和三角定位。接收机同时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和频率偏移,可以计算出接收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接收机的三维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整周未知数的确定和整周跳变的修复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它们保证了定位精度。 GPS测量误差来源广泛,包括信号传播误差(如大气折射、多径效应)、卫星和接收机误差(如钟差、星历误差)、几何误差等。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差分定位等技术。 GPS测量设计与实施涉及技术设计(如选择合适的观测模式和接收机类型)、外业准备(如站点选择和仪器校准)、外业实施(如观测数据的采集)以及数据处理和测量结果的检核。数据处理通常包括基线解算、网平差等步骤,以获取最终的高精度位置信息。 GPS系统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精密的卫星信号处理,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高效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测绘、交通导航、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并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定位和信息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