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集聚特性在聚类算法中的应用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950KB PDF 举报
"利用局部集聚特性的聚类算法的研究 (2011年)" 在数据挖掘领域,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发现数据集中的自然群体或模式,无需事先知道具体的类别信息。基于SNN(Similarity Nearest Neighbor)相似性和密度的聚类算法因其在处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簇时表现出的高效性能而被广泛采用。这类算法包括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和 Jarvis-Patrick算法等。 Jarvis-Patrick算法是一种基于单连接的聚类算法,它通过连接对象与其最近邻形成聚类。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会错误地将一个大的簇分割成多个小簇,或者将本应分开的簇合并在一起。另一方面,SNN密度类算法,如DBSCAN,依赖于两个关键参数:Eps(邻域半径)和MinPts(邻域内所需最少对象数)。这两个参数的选择对聚类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它们的设定往往需要用户具有深入的领域知识和经验,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一个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该研究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聚类算法,该算法着重于利用数据的局部集聚特性来指导聚类过程。局部集聚特性是指数据集中某一部分区域内的对象高度聚集,而在其他区域则相对稀疏的特征。通过识别和利用这些特性,算法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密度和形状的数据集合,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簇结构。 论文中提到的算法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局部集聚度量:首先,需要定义一种度量方式来量化数据点周围的集聚程度。这可能涉及到计算特定范围内对象的密度或连接强度。 2. 局部搜索与评估:对每个数据点进行局部搜索,找出其邻域内的对象,并根据预先定义的集聚度量判断该区域是否具有高集聚性。 3. 聚类构建:如果一个区域满足集聚条件,那么可以将这些对象视为一个潜在的簇,并继续扩展这个簇,直到没有更多的对象满足加入条件。 4. 参数自适应:通过局部集聚特性,算法可能能够自动调整其行为,以适应数据集的变化,减少了人工设定参数的需要。 通过实验验证,这种利用局部集聚特性的聚类算法在处理不同密度和形状的数据集时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聚类的质量和准确性。这种方法强调了数据分析的局部特性,使得聚类结果更加符合数据的内在结构,有助于提升数据挖掘的效率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局部集聚特性,SNN密度 这篇论文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策略,它不仅改进了现有的聚类算法在处理复杂数据集时的局限性,而且为数据挖掘领域的聚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利用数据的局部集聚特性,该算法有望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更精确、更具适应性的聚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