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详解:集中式与分布式的比较

0 下载量 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2 收藏 687KB PPT 举报
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第九次课的PPT课件深入探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演变及其特点。本节重点讲解了两种主要的结构模式: 1. 集中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这种结构利用高档次计算机作为核心,通过扩展外围接口,集中处理变电站的各种信息,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它集成了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部分自动控制功能。集中式的优势在于功能集中,但存在明显的缺点:单一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软件复杂性高,组态不够灵活,需要针对不同变电站定制,且保护功能可能不够直观,不利于快速维护。 2. 分布式系统(集中组屏) 分布式系统将微机保护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分别设计,针对一次回路对象,简化了二次回路设计。变电站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变电站层、间隔层和过程层。过程层主要包括一次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等;间隔层负责特定区域的测量、控制和保护功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布式系统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维护和升级,但初期投入可能较大。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集中式通常采用双机冗余配置,而分布式则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了单点故障的影响。然而,这两种结构的选择取决于变电站的具体需求、规模、可靠性要求以及技术更新速度等因素。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先进的分布式架构,如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能变电站系统,以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