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Linux链接脚本中的暗含连接脚本与自定义链接过程

需积分: 45 50 下载量 1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534K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Linux系统中的链接脚本(linker scripts),特别是针对Rockchip RK3399Pro硬件平台的暗含连接脚本(Implicit Linker Scripts)的概念和使用。链接脚本在链接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控制了输入文件中的section如何组织和定位到最终的输出文件(如可执行文件)中,以及定义输出文件在内存中的布局。 首先,文档强调了暗含连接脚本的特点,这些脚本可以是目标文件的一部分,当链接器遇到不熟悉的输入文件时,会尝试解析其内容。它们不会完全替换默认的链接脚本,而是作为额外的连接指令添加到连接命令行中。输入文件的顺序在连接脚本中是固定的,这决定了它们在链接过程中的执行顺序。例如,libc.so文件通常作为默认的暗含脚本存在于/usr/lib目录下。 文章给出了一个典型暗含链接脚本的例子(hello.lds),展示了ENTRY、SECTIONS等关键指令的用法。ENTRY指令指定了程序的入口点,SECTIONS则用于定义输出文件中的section及其在内存中的位置。`.text` section被设置在特定的地址,并包含了目标文件中的.text内容,同时使用ALIGN指令确保内存对齐。 链接器(如GCC的ld工具)有一个默认的内置连接脚本,可以通过`ld –verbose`命令查看。链接器选项`-r`和`-N`可以影响这个默认脚本的行为。用户可以通过`-T`选项来指定自定义链接脚本,从而完全控制链接过程。连接命令允许添加更多的自定义规则,例如指定section属性(loadable或allocatable)以及它们的地址映射。 对于输入文件,文档定义了目标文件和链接脚本作为两类输入,它们在链接过程中的角色分别是已编译的对象代码和规则定义。输出文件通常是可执行文件,每个section都有名字、大小和可能的section contents。loadable和allocatable sections分别对应运行时需要加载到内存和预留内存空间的区域,而debugging information则可能存储在非loadable或allocatable sections中。 最后,文档提及了目标文件中的输出section在虚拟内存(VMA)和加载内存(LMA)上的地址表示,指出两者通常是一致的,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存在差异。 理解并熟练使用链接脚本对于优化程序性能、确保内存管理的准确性以及处理特定平台特性至关重要。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定制链接过程,实现高效且符合预期的软件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