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构建与计算步骤详解

需积分: 50 63 下载量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3 收藏 80KB PDF 举报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决策分析工具,用于确定复杂系统中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和优先级。下面是层次分析法的详细计算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首先,将问题分解为各个层次,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目标层)、中间层(准则层)和最底层(措施层或方案层)。目标层代表问题的最终目标,准则层包含实现目标所需的准则和子准则,措施层则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 - 层次间的关系通常是递阶的,即上一层的元素可能仅支配下一层的一部分元素,而不是全部。层次划分的深度取决于问题的复杂性,但一般每个层次不宜超过9个元素,以避免比较判断的困难。 2. **构造判断矩阵** - 判断矩阵是AHP的核心,它反映了决策者对各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的主观评估。这些评估以数值形式表示,通常使用1(完全不重要)到9(完全最重要)的标度。1代表两个因素同等重要,9代表一个因素远比另一个更重要。 - 判断矩阵是通过两两比较元素来构建的,比较每个上一层元素与下一层所有元素的重要性,并记录在相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完全层次关系意味着一个因素对下一层所有因素都有决定性影响,而不完全层次关系则反映部分影响。 3. **一致性检验** - 构建判断矩阵后,必须检查其一致性。一致性比率(CR)用来衡量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如果CR值小于或等于0.1,则认为判断矩阵是一致的,否则需要重新调整权重或者进行一致性改进。 4. **计算特征向量和权值** -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得到每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主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是最重要的权向量,其余特征值代表次要因素的影响。 5. **层次合成** - 将各层的权向量逐层相乘,从最底层到准则层,再到目标层,得到每个方案相对于目标的综合权值,从而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6. **结果解释和调整** - 分析结果后,需确保所有决策者对权值分配的理解一致。如有争议,可通过讨论和反馈来调整判断矩阵,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满意的一致性。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灵活且适用于各种决策场景的方法,尤其在涉及多目标、多变量的复杂决策问题中,它提供了一种有序的分析框架。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决策者能够量化并优化他们的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