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H-SiC MSM紫外探测器的模拟研究:响应度与参数影响
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2
收藏 1.14MB PDF 举报
"4H-SiC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紫外探测器的模拟与分析"
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4H-SiC材料的金属-半导体-金属(MSM)结构紫外探测器的性能模拟和分析。利用MEDICI软件,研究人员对这种探测器的I-V特性(电流-电压特性)和光谱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考察了金属电极的宽度、电极间距以及外延层厚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首先,MSM结构的4H-SiC紫外探测器在室温下的暗电流线性密度达到了10-13 A/μm,这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意味着在无光照条件下,探测器的漏电流非常小,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在施加不同电压时,探测器的光电流至少是暗电流的两个数量级以上,这表明其在光照下的响应度非常高,能够有效区分光信号和背景噪声。
其次,探测器的光谱响应范围被确定为200到400纳米,涵盖了紫外光的大部分波段。在347纳米的特定波长处,探测器的响应度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4H-SiC材料在此波长下的吸收效率较高。这一特性使得该探测器特别适合用于特定紫外光谱段的检测。
此外,通过改变金属电极的几何参数,发现增大指宽或减小指间距可以显著提升探测器的响应度。这可能是因为增大指宽可以增加收集光电流的有效面积,而减小指间距则能降低电荷复合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整体响应。
对于外延层厚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波长小于峰值波长(347nm)时,外延层厚度的变化对探测器响应度影响不大。然而,当波长大于峰值波长时,随着外延层厚度的增加,探测器的响应度会有所增大。这可能是因为更厚的外延层可以捕获更多的入射光子,尤其是较长波长的光子。
4H-SiC MSM紫外探测器通过优化设计,展现出良好的暗电流抑制能力和宽光谱响应,且其性能可以通过调整电极结构和外延层厚度进行调控。这些发现对于未来设计高效、高灵敏度的紫外探测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并可能推动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光通信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702 浏览量
2021-08-29 上传
2021-08-29 上传
121 浏览量
106 浏览量
114 浏览量
2021-03-17 上传
105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609571
- 粉丝: 8
- 资源: 908
最新资源
- c++新手必看,手把手教你c++
- java课件, 包含多线程
- 数据库函数实例的小例子 有助于初学者更好的理解存储过程的操作
- Administracion Tomcat
- 易学c++初学者的好帮手
- java课件,入门者可以来参考一下
- OpenCms7教程(3)
- 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 Architectural Blueprints—The “4+1” View英文
- OpenCms7教程(2).pdf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 Applying Domain Driven Design and Patterns
- A quick guide to CISSP certification
- 高质量C++C 编程指南.
- icc编译器中文使用说明
- JSP高级编程,详细介绍JSP的开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