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阵型直接数据域算法:解决非均匀阵列问题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870KB PDF 举报
“任意阵型直接数据域算法 (2010年)”是关于信号处理领域的一项研究,重点在于解决直接数据域算法在非均匀阵列应用中的难题。该算法适用于声纳和雷达系统,尤其针对那些阵列元素分布不规则的情况。通过利用单快拍数据和阵列中相邻元素之间的可变相位差,该算法构建数据矩阵,并通过约束条件求解降维后的阵列权重,以此实现波束形成。通过仿真计算对比,证明了任意阵型直接数据域算法在均匀线阵条件下与传统直接数据域算法表现相当,但在非均匀阵列条件下,其性能更优,证实了新算法的有效性。这项工作是由幸高翔和蔡志明等人完成,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资助。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们针对传统的直接数据域算法在处理非均匀阵列时的局限性,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传统算法在处理非均匀阵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它们通常假设阵列元素间的距离是恒定的,这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总是成立。任意阵型直接数据域算法则克服了这一限制,它能够灵活处理阵列元素位置变化带来的相位差异,从而适应各种阵列布局。 算法的核心是通过运算单次采样数据来构建数据矩阵。这个过程涉及到对不同阵列元素间相位差的分析和利用。通过引入适当的约束条件,可以解算出一组优化的权重,这些权重被用于波束形成的过程中,以提高信号检测和定位的精度。波束形成是雷达和声纳系统中的关键步骤,它能够聚焦信号能量,增强目标检测能力,同时抑制噪声和干扰。 仿真结果是验证算法性能的关键。对比实验显示,任意阵型直接数据域算法在均匀线性阵列的条件下,其性能与原直接数据域算法相当,这意味着新算法保持了原有算法的基本优点。更重要的是,在非均匀阵列中,新算法的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算法,这表明了新算法对于处理复杂阵列布局的优越性。 关键词包括自适应阵、波束形成、直接数据域算法和任意阵形,涵盖了这篇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中图分类号将其归类在TN911.7,意味着这属于电子技术与通信领域的专业研究。文献标志码A则表明这是一篇原创性科研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这篇2010年的研究为信号处理领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特别是对于需要处理非均匀阵列的声纳和雷达系统。通过改进的数据域算法,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环境下的信号,提高系统的探测能力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