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系统设计与算法理解

需积分: 1 0 下载量 1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1.94MB PPT 举报
"教学目的(续)-编译原理课件" 《编译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编程语言转换机制和技术的课程,由姜守旭博士主讲。这门课程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设计编译器,进而深化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等基础知识,还强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级别的认识:通过学习编译原理,学生能够从系统层面理解算法和系统设计,提升把握整体系统的能力。 2. 全局优化与局部优化:课程探讨了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之间的平衡,引入了木桶效应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权衡局部与整体的效率。 3. 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的设计:这两种系统设计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设计策略,理解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 4. 全面讨论思想、方法与实现:课程鼓励学生对编译原理中的思想、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讨论,并付诸实践,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5. 计算思维能力:通过编译原理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即用计算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6. 理解非物理性质:软件系统的非物理性质,如抽象和逻辑,是课程关注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软件的本质。 7. 抽象和逻辑思维:编译原理的实践性强化了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尤其是在复杂数据结构的设计和操作方面。 此外,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核心课程,它综合运用了高级程序设计、汇编语言、集合论与图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以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编译程序的总体结构、各组成部分的任务、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其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阶段中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编译器设计的具体技术,还能体验到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即通过形式化描述实现自动化,从而体验到自动计算的乐趣。同时,编译原理的学习也能提供一个适当的抽象层次,让学生在既抽象又实际的环境中锻炼系统设计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