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解译:非监督分类与计算机技术应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5.07MB PPT 举报
"非监督分类是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中的一种方法,主要涉及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特点、分类及解译技术。" 遥感数字图像的性质与特点不仅包括以二维数组形式存在,方便计算机存储和处理,而且由于其信息损失少,抽象性强,使得图像分析更为有效。图像的基本表达单位是像素,每个像素具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可进一步分为正像素和混合像素。遥感数字图像按照波段数量可分为二值、彩色、单波段和多波段图像,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遥感像片数字化过程中,空间采样的比例尺、量化等级和波段配准是关键步骤。例如,黑白图像通常量化为8位,而彩色图像则需要3个8位的波段来形成24位的色彩深度。多波段数字化时,必须确保不同波段的对齐准确。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是遥感应用的核心部分,它利用模式识别理论,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地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地物类别。这涵盖了广泛的应用,如土地利用分类、森林类型识别、植被类型分析和岩性鉴别等。遥感计算机解译的目标是提高信息提取的速度,虽然解译复杂度较高,但借助先进的技术如地学分析、图像处理、GIS、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升解译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Landsat TM真彩色合成影像分类后,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地表的各种特征,这对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价值。非监督分类在遥感图像解译中,不依赖预先定义的地物类别,而是通过聚类算法自动发现图像中的相似性,形成不同的类别,这种方法在处理大规模遥感数据时尤为有用。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图像的获取、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多个步骤。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持续扩大,为地球科学、环境研究和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