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详细解析

需积分: 47 12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3 收藏 61KB DOC 举报
在《计算机网络》吴功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首先,关于名词解释部分,涵盖了几个关键术语: 1. **EOSI参考系统**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是一个分层的网络通信框架,用于定义网络通信的各个层次,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强调各层之间的分层设计。 2. **A网络体系结构**:可能指的是分层网络架构,如TCP/IP体系结构,它将网络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抽象层次,使得复杂性得以管理并支持标准化。 3. **G通信协议**:指特定的通信协议,可能是某一特定网络技术或应用中的通信规范,例如TCP/IP协议族中的一个协议。 4. **H接口**:接口是不同层级或系统之间进行交互的连接点,可能是物理接口(如网线接口)或逻辑接口(如应用程序接口)。 5. **B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层之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处理帧的发送、接收、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6. **F网络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这通常指的是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IP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 7. **D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下,为应用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协议。 8. **C应用层**:最高层,直接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如HTTP、FTP等应用协议。 在选择题部分,涉及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判断题中,主要测试了对网络原理、协议工作方式和网络模型的正误理解。 问答题部分深入探讨了网络通信的关键概念: - 网络环境中的进程通信与单机系统内部的区别在于主机的自主性和分布式通信的挑战,如进程命名、协议识别和交互模式。 - 实现分布式进程通信的核心问题包括进程命名、协议选择和交互模式的设计。 - TCP/IP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原因在于网络资源分布不均衡和通信异步性。 - 解决服务器并发请求的方案包括并发服务器和重复服务器,以及它们的工作流程。 - 传输层与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区别在于传输层提供端到端服务和QoS保障,而下层则负责点对点数据传输。 - TCP协议通过检测和纠正错误的方法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报文段处理、丢失、重复和乱序的控制。 这些问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学习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网络通信机制、设计网络架构和解决网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