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实践与反思:结合传统教育的新探索

1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472KB PDF 举报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实践特征及其理论反思,金青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源于认知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构建个人意义,强调学习的主观性和情境性。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 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建构主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信息。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而非权威知识的传递者。 2. 学习目标的多元性:与传统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不同,建构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更灵活的教学策略。 3. 自主学习的设计:在建构主义框架下,教师会设计各种活动,如小组合作、项目探究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4. 情境化教学:学习内容通常被置于具体情境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例如,通过案例研究或模拟实践来学习。 然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可能导致教学目标的模糊,忽视教师指导的作用;过于依赖情境教学可能使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受到挑战;还有可能因为过于注重创新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将传统教育的优势与建构主义理念相结合,如保持一定的结构化教学,确保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应用和深化理解。此外,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也至关重要,他们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提供者。 在教学设计上,建构主义提出了新的原则和步骤,如强调前期分析学习任务、设定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和协作,以及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结果。教学模式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即进入式教学,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使之更适合我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