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变换器详解:功率开关选择与分析

需积分: 42 20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470KB PPT 举报
"这篇资料详细介绍了Boost电路的选择和工作原理,特别是关注功率开关的选择和转换器的损耗计算。此外,还深入分析了Boost变换器在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下的稳态特性。" 在功率开关的选择上,设计者需要权衡性能、成本和体积等因素。开关系列的总损耗由开关损耗(包括栅极电荷损耗、Coss损耗、导通损耗和关断损耗)和传输损耗组成。其中,QGATE表示总栅极电荷,VGATE为栅极驱动电压,fs是开关频率,COSS是MOSFET的漏极电容,IL是电感的峰值电流,tON和tOFF分别为开关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而VOFF是在截止时开关两端的电压,通常等于输出电压VOUT。 Boost变换器是一种升压电路,其电路拓扑由一个晶体管、一个二极管、一个电感和一个滤波电容组成。在CCM(连续导电模式)下,晶体管导通时,输入电压Vs向电感L充电,而晶体管截止时,电感释放储存的能量给负载。稳态分析中,电压变比D=DVs/(Vo-Ts)决定了输出电压Vo与输入电压Vs的关系,其中D为占空比。电感电流纹波可以使用公式IiPP = DTs * L / Vs来计算。 当电感L小、电阻R大或开关频率fS低时,Boost变换器会进入DCM(不连续导电模式)。在DCM中,电压变比不仅与导通比D1有关,还与D2有关,D2由电路参数决定。通过推导可以得出D2与电路参数的具体关系,涉及电阻R、电感L和开关频率fS等。 对比CCM和DCM模式的稳态电压变比曲线,可以看出两者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差异。临界条件是当电感电流下降到零的时刻,即Ii=0,这标志着从CCM到DCM的转变。 理解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功率开关的选择以及其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特性对于设计高效、可靠的电源转换系统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对电感电压伏秒平衡原理的应用,以及对电路参数如占空比、电感电流纹波和稳态电压变比的精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