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管理学院:质量管理-可靠性详解

需积分: 15 0 下载量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551KB PDF 举报
质量管理-可靠性课程深入探讨了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它关注产品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效率。首先,从工程和统计角度出发,可靠性被定义为产品在特定环境下,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无故障完成预期功能的能力,这一概念依据GJB451-1990标准来衡量。可靠性评估会考虑使用环境条件、工作应力、维护方法、存储条件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 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产品本身的性能)和使用可靠性(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从设计角度来看,则区分基本可靠性(产品设计基础)和任务可靠性(满足特定任务需求)。课程中特别强调了维修性,它是产品设计中的固有属性,衡量产品维修的便捷性、快速性和经济性,通过维修度M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来度量。 维修性的提高途径包括定期维护和早期故障预防,即通过优化设计使得产品结构易于检查和维修。保障性涉及产品设计特性和资源分配,通过平均延误时间MDT来衡量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测试性则是指产品自我诊断和识别状态的能力,如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和虚警率等指标。 可用性,即产品的实际工作状态,通过使用可用性(UT/总时间)和固有可用性(UT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之和的比例)来量化。可信性是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测试性等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对产品在特定任务中表现的全面评价。定量化的R·M·S·T·要求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稳定、高效地执行任务。 这个课程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帮助企业和工程师理解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提升产品的可靠性,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竞争力。学习者将掌握如何设计、生产和维护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同时考虑到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可用性等多方面因素。